在人生成长路上,人总在不停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下面这篇文章是笔者整理分享的关于认识自我的六种方法,大家一起往下看看了解了解吧!
归属和爱的需求: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子:结交朋友、追求亲情和爱情。
自我实现需求:人们追求实现自身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个人价值。
P:Programming 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流程 / 动作。
环境层:代表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相关的人;确定了个体做出一定的反应的外部机会及限制,回答了何处和何时。
行为层:代表我们的所做所为,由环境影响,而采取的特定行动和反应组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能力层:体现我们所能应用的知识和技巧,也就是能力,是通过价值、计划或策略行为和行动提供指导、引领方向。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信念、价值层次:体现我们所相信或影响我们的信念,它提供了支持与否认能力的强化物(激励和允许),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
自我意识层:体现我们最基础的核心价值与使命,通过自我认同,确定整体目标 / 使命,主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精神层:这个层次超越了前面五个层次,是与我们自己关系极为密切的精神领域,它认为我们是超越我们自身的更大系统的一部分,就像个体之于家庭、社会或全球的关系,回答了为了谁及为了什么。
冰山模型,它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一个概念,全面地描述了一个人所有的内在价值要素。它讲到个人内在价值就像冰山一样,由冰山上可见部分和冰山下不可见部分组成。
冰山以上部分 是冰山的表面,非常容易被看到,这一部分可以短时间内通过一定手段做测量而了解,也能够最终靠培训、锻炼等办法快速提高这些素质。主要包括:
冰山以下部分 是深藏水面之下,不容易被看到,这一部分的素质比较难度量,也比较难改变,有经验的大佬能够最终靠一些问题和行为来大致判断出部分素质,但有所局限和偏差。主要包括:
M- 动机:指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它们将驱动、引导、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的越上层是越表征的素质层次,越往下则越深藏,有些甚至自己也意识不到,但是往往是下面的层次奠定了上面层次,每一层皆为下一层的表征,每一层皆为上一层的内涵。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效应,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它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 满瓶不响,半瓶晃荡 的原因:能力越差的人越是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反而过度自信,越是喜欢抨击别人;而越是学识渊博的人则更加低调,虚怀若谷。
个人商业画布模型是很重要的分析方法,它是一张 9 宫格的图表,包含四大模块(9 大要素);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快速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趋势和重点要做的事情,以便我们大家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资源——(我是谁?我拥有什么?):包括你的性格、兴趣、技能和知识等。
重要伙伴——(谁可以帮我?):企业内部可优先考虑自己的老板、同事或合作部门;公司外部可优先考虑你的客户、朋友、导师,要善于运用并整合人脉关系。
客户群体——(我能帮助谁?):公司内对象包括老板、同事;公司外对象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客户。
渠道通路——(怎样宣传自己):多参加行业交流会、发布会、拜访客户、或者混迹各大自媒体平台。
客户关系——(怎样和别人打交道):方式很多,例如一起吃饭、喝咖啡、打球这种平凡且好用的社交手段。
收入来源——(我能得到什么?):包括两方面,物质和非物质回报,物质就是薪酬、股权、复福利等,非物质就是机会、个人成长和满足感。
希望大家在不断前进的路上,偶尔停下脚步,给自己职业生涯做次盘点和复盘吧。愿这个小工具的分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设计出一个充满满足感的人生地图。
Mandy 权,微信公众号:小 Q 聊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从需求到产品:0 岁产品经理进阶之道》作者,善于 C 端产品体验,B 端产品模式设计。
上一篇:技能共享 转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