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的车辆来说,进气系统的改装是相对简单且容易的,不仅容易安装、容易维护,而且通过增加进气量获得的马力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进气系统一定要采用经济高效的廉价材料来制造,因为在数量巨大的量产车中,每一笔成本的增加都要给车厂带来非常大的成本。所以最终选择价格低的材料和设计方式,可以让量产车更容易通过审核。
车厂必须让量产车有着的进气系统维护的周期尽可能的长,且维护成本尽可能的低,所以在满足原厂空滤更换方便的同时,只要能够很好的满足车辆的进气要求,就尽可能的提升更换周期,非常重要。
这是大多数改装爱好者喜欢但是车厂很在意的。不论是高流量进气系统的fufu的声音,还是泄压阀的xiuxiu的声音,都是高性能的表现。
但是尽可能低的发出不必要的声音,这是车厂所在意的,因为有着大量的审核手续和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所以,高流量空气格不论是在成本上,清洁的周期上,还是一些使用的便捷性上,以及更换了后产生的“额外的声音”上,都不满足车厂的需求,所以原厂使用的空滤都会尽量便宜、简单且耐用。
当时的许多车辆的燃油喷射系统是基于速度密度的。对这些不一定要通过ECU来计算空力流量从而喷射燃油的、没有复杂的空气流量 (MAF)计量的车型,工程师只需要尽可能的最小化或者去掉进气的入口限制,尽可能的增加空气流量就可满足需求。
那时候对燃油的经济性也没那么多要求,所以当年的车厂也不太考虑最佳的进气量进而达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的问题。
而现代车型,ECU是根据进气流量传感器MAF的数据控制喷油量的,所以MAF的数据应该是真实的。
如果改装后进气量超出原厂标定的范围太多,ECU可能会认为是系统出现了故障,进而进入保护程序,限制住节气门开度、涡轮压力、车速、转速等数据。
很多刚开始接触改装车的朋友,特别是那些维持原厂硬件只刷程序的人,往往一开始都会对额外增加的20~30匹马力非常满意。
不过由于更高的功率带来了额外的热量,更大的增压压力带来了过高的进气温度,你会发现针对原厂工况设计的水箱以及中冷,很快就会变得不够用,连续的加速带来的高温问题会让动力的提升受限,而引擎后续的潜力也被极大程度的压缩了。
这是因为,空气温度越低,其密度越高,因而氧含量就越大,这样的空气送到汽缸里,能爆发出的为了就越大,动力就更强,反之亦然。
由伯努利方程,我们得知,空气越压缩,温度就越高。那么经过涡轮压缩的高温空气,就要经过一些装置帮忙降温了。
管路内被管路加热了的气团会阻碍后续气团的吸入,所以管路温度也会影响到进气量。
缸盖设计,特别是进气门座圈对进气量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改装中可以第一先考虑对缸盖进行处理。
这些高流量进气系统的都会提升进气系统的空滤表面积,同时在保证过滤更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加空气流量。
如果进气温度降低,引擎就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大的动力。一般来说,每降低10度,引擎的马力就能提高1%(在一些范围内)。
让空滤和节气门之间的管径增加,可以显著提升进气量,允许更多的可吸入的参与燃烧的空气。
对于带有MAF传感器的车辆,修改ECU信号,通过给到引擎“虚假信号”让引擎增加或者减少喷油,从而提升或者降低马力。
比如:减小管路长度、平滑管路弯角、平滑管路内壁、加粗管路等。其中局部阻力(如:管路截面积、截面形状、方向导致的涡流等)对进气量的影响大于延程阻力(如:内壁摩擦、长度等)。
进气系统最重要的部件是空滤本身。一些改装空滤使用的是油性过滤器,一些使用的是干式过滤器。
油性过滤器,利用油处理的高通过性棉质材料,可以在提升进气量的同时有效的达到更好的过滤,从而提升进气量。
另外一种干式过滤器,通过使用高科技的材料,在能达到很好的过滤效果的情况下,依然提供较高的进气量。
如果使用和维护得当,两种空滤都可以有着很好的效果并且有着较长的使用寿命。
相比于原厂替换件的简单与有限的提升,进气套件的优点是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大的空气流量、更低的进气温度,缺点在于稍微昂贵的价格和稍微复杂的施工过程。
这种进阶改装的方式,能够正常的使用我们常说的“冬菇头”的进气空滤样式,或者使用更全面的进气套件。
除了更大的进气空滤表面积之外,还有着更粗的管径,甚至套件中会有专门的隔热罩。
隔热罩的作用是让进气温度更低,同时这样的进气套件的进气口会放在引擎舱相比来说较低或者相对相对最接近引擎舱外部的部分,目的是为了更低的进气温度,从而一举两得 —— 增加进气量,降低进气温度。
相对于稍微昂贵的价格、稍微复杂的安装,进气套件带来的大流量、低温度的进气对于整车的进气系统提升是巨大的。
可能对于绝大部分的想要性能的车主来说,因为原厂的成本控制和法律和法规的问题,选择更好的空滤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改装方案。
因为通常改装进气以后,引擎的进气量会得到较大提升,这时要注意空气流量计信号。由于有些进气套件对于进气量的提升太大,超出了原厂空气流量计的计测范围,因此可能会亮故障灯,通常这样的一种情况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匹配工作,来确保套件的潜力得以发挥。
上一篇:四大共轨系统概述